熱門關鍵詞:上海雕塑 上海3D打印 美陳制作 廣告道具 浮雕制作 道具制作 櫥窗展示
聯系人:韋經理
郵 箱:1156743471@qq.com
電 話:155-8880-8889
地 址:上海市青浦區(qū)紀鶴公路5348號北3層
1
《 石雕光陰 》現代浮雕攝影展于2021年7月15日在坐落于閔行區(qū)的高盛銀行大樓盛大積極開展,本次藝術展由北京Levier表演藝術政府機構做為創(chuàng)意設計基層單位,應邀張白濤、張軍、高孝午、王瑞雨三位浮雕表演音樂家參會。
本次浮雕攝影展意在透過浮雕表演藝術與內部空間的結合,以經典作品既存寫實,用內部空間另一方面發(fā)言,為廣告主開拓想像的內部空間,并造成對撞和造成共鳴,使公用表演藝術抒發(fā)呈現出更多的幾率。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重試
藝術展現場視頻
2
本次浮雕展邀請了三位國內知名浮雕表演音樂家,共展出包括張白濤的《月光奏鳴曲》、張軍的《吾獅如是-觀滄?!?、高孝武的《再生-鯉魚》以及《再生-鹿》系列的3件經典作品、王瑞雨的《一朵花》《我是公主》《帶著我的小熊一起飛》共八組件經典作品。
@張白濤
1953年生,青島人,青島市浮雕家協會主席,現居青島;著名經典作品有:《魯迅紀念像》,花崗巖,青島魯迅公園,《琴女》,鑄銅,青島小青島公園,《康有為紀念像》,鑄銅,青島康有為故居紀念館,《王獻唐紀念像》,花崗巖,青島名人浮雕園,《如歌的行板》,鍛銅,第九屆全國美展優(yōu)秀獎。
布展前場地圖片
月光奏鳴曲,張白濤
不銹鋼, 185x100x120cm, 2013
作者的每一件浮雕都取材于古典交響樂中的特定篇章
并將篇章中經典的句式截取下來,依次做為創(chuàng)作的根據和邏輯的支撐
透過運用美學語言與音樂上的律動進行創(chuàng)作
將人物的姿態(tài)舞步融入到樂曲本身之中
@張軍
1961年生于蘭州市,祖籍甘肅靜寧。1982年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浮雕系,現為西安美術學院教授、浮雕系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浮雕學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浮雕專業(yè)委員會會員。曾任蘭州浮雕院浮雕室主任、蘭州浮雕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甘肅美協浮雕表演藝術委員會主任。經典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美展和專題邀請展
布展前場地圖片
吾獅如是-觀滄海,張軍
不銹鋼, 48x130x75cm, 2010
曲折流暢的拋光面觀眾與經典作品之間相互映襯
一切都在觀照中得以了解和釋然,似乎與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相呼應
我們遵循著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的發(fā)展規(guī)律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消解、結合、與重構中我們將獲得新生
@高孝午
1976年生于福建三明,1999年畢業(yè)于福建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浮雕系,2004年結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浮雕系,現居北京。高孝午一直秉持當下即是的觀點,在表演藝術上實踐凡人表演藝術。其經典作品多以輕松幽默, 溫和無戾氣的方式,透露隱喻的、非極端的理性思考,抒發(fā)對社會的關注、批判和反思。用再生喚醒最初的自然,善巧于心、方便于人,力圖發(fā)揮表演藝術作用于社會的最大有效性。
布展前場地圖片
再生-鹿,高孝午
不銹鋼著色, 137x137x100cm, 2016
再生-鹿,高孝午
不銹鋼著色, 61x32x29cm, 2021
再生-鯉魚,高孝午
不銹鋼著色, 230x300x200cm, 2016
以詩意、寧靜的形態(tài)
透過夸張、隱喻等手法表現自然界的異化幻生
在這其中既看不到直接的、視覺暴力般的批判語態(tài)
也沒有重壓下的不適感
而是透過再生幻化出來的美麗
喚醒人對最初自然的夢想與憧憬
@王瑞雨
1985年出生于吉林省
2005年~2010年 魯迅美術學院浮雕系 獲學士學位
2010年~2013年 魯迅美術學院浮雕系 獲碩士學位
2013年:經典作品《帶著我的小熊一起飛》、《我是公主》參加沈陽邂逅·表演藝術直面公眾攝影展;
2013年:經典作品《我是公主》參加央視浮雕大賽,獲佳作獎(經典作品被主辦方收藏)
布展前場地圖片
一朵花,王瑞雨
鑄銅著色, 70x18x26cm, 2017
帶著我的小熊一起飛,王瑞雨
鑄銅著色, 73x40x35cm, 2013
我是公主,王瑞雨
鑄銅著色, 59x18x19cm, 2013
這些女孩兒并不是真的長不大的孩子,而是象征我們心中像孩子一樣純潔的部分
她們關注的都是生活中平淡的小事,平凡卻有趣
與蝴蝶對話、和小熊玩具一起看星星
亦或是捧著一只青蛙傻笑、又或者細細的品嘗一顆櫻桃的滋味
這些平淡卻有些小確幸的體驗,很多我們在生活中都經歷過
這些小小的美好像是一粒粒小小的砂糖,甜蜜而輕細
落在舌尖會散開一陣輕輕甜甜的幸福
與傳統浮雕攝影展陳形式所不同的是,在現代表演藝術的語境之下,更多的浮雕表演藝術經典作品試圖脫離博物館與美術館等純粹的學院派壁壘,從嚴謹規(guī)矩的學術框架中跳躍出來,置身于公用區(qū)域的公眾視野之下,嘗試將更多人群的審美體驗與經典作品本身的文化取向結合,公用攝影展適時的從一個側面滿足了當下的文化廣告主需求的最大化。
·END·
關于Levier表演藝術:
Levier表演藝術(LandauArt)致力于國內外公用表演藝術項目的策劃、實施及推廣;透過與國內外知名表演音樂家合作,將優(yōu)秀表演藝術經典作品植入公用內部空間,進入公眾視野,為大眾提供全新的表演藝術視角和觀看方式,為表演藝術與內部空間的共融新生提供無限可能。
Landau Art is dedicated i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promotion of public art project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ntent. By closely collaborating with established artists, Landau Art is committed bringing extraordinary artworks into public domain, offering new sets of perspectives for general public and giving new possibilities and potentials to the integration of art and its own surroun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