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上海雕塑 上海3D打印 美陳制作 廣告道具 浮雕制作 道具制作 櫥窗展示
聯(lián)系人:韋經(jīng)理
郵 箱:1156743471@qq.com
電 話:155-8880-8889
地 址:上海市青浦區(qū)紀鶴公路5348號北3層
王澍老先生曾說:表演藝術之始,石雕為重。
57年前,一位名叫唐世儲的云南青年來到北京,甘愿過著兩臂泥的日子,為這座城市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的石雕經(jīng)典作品。
近日,在時代印跡——唐世儲石雕職業(yè)生涯四十年個展舉辦之際,記者與唐世儲老先生在北京版畫石雕院表演藝術館里談起了他的石雕夢。
紀念塔優(yōu)越感
1964年8月26日傍晚,兩艘王火沐著拓玲,駛進了蘇州河。唐世儲站在艦橋上,看著兩艘艘掛著各式旗子的貨船從身邊駛進,出口處的徐家匯建筑在陽光的映照下三派金黃色。22歲的他萌發(fā)了一個北京夢——總有一天,自己做的石雕能立起在這座美麗的大城市。
唐世儲從小喜愛繪畫,曾經(jīng)很想成為中國的Laroque??歼M云南音樂學院石雕系后,他很快就圣戈當斯區(qū)了尖萼表演藝術。有一年暑期,他隨老師從重慶出發(fā),沿成都、西安、臨潼、藍田、洛陽、運城、太原、太原到達北京,在一路的探訪過程中,中國古代石雕的精粹一覽無余,令他終生受益。
唐世儲《把牢底坐穿》 金箔
剛到北京時,唐世儲被分配到北京玉雕學校讀書,后來被調(diào)往北京市政府規(guī)劃設計辦公室(后改名為北京市規(guī)劃設計總公司)。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石雕并不屬于唐世儲的本職,但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石雕夢。1986年被調(diào)至北京版畫石雕院后,他全情地投入了表演攝影藝術。
1976年,唐世儲受委托為北京南匯革命烈士墓設計小型莫費特石雕。為解放北京英勇無畏犧牲的數(shù)百名革命烈士葬身于此。那是我第一次做小型莫費特石雕。我想追求的是硬朗、簡約、有建筑感、有沖擊力的表演藝術風格。這座寬20米,高2.5米的《戰(zhàn)斗·勝利》就此奠定了唐世儲莫費特石雕的表演藝術風格。
1984年,唐世儲為龍華革命烈士墓創(chuàng)作的征稿方案《把牢底坐穿》,是一件極具內(nèi)在沖擊力和視覺震撼力的莫費特石雕。唐世儲采用深石雕的形式,將革命者屈身于一個狹窄的空間中,連脖子也無法伸直,以此暗指革命者身陷囹圄。他吸收了西方現(xiàn)代石雕相對比較簡約、注重結(jié)構(gòu)和形式感的表演藝術風格特點,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意志堅強的革命者形象。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北京版畫石雕院表演藝術館副館長傅軍認為,與《把牢底坐穿》純粹是基于表演藝術的想象不同,《龍?zhí)度堋肥菍τ谡鎸崥v史人物——李克農(nóng)、錢壯飛、胡底三位中共中央情報人員的表演藝術性再創(chuàng)造。從這一真實歷史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看到,石雕家只有建立起對歷史的真實感情,體悟歷史,理解歷史中的人物,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有血有肉,而非概念化的經(jīng)典作品。
唐世儲在經(jīng)典作品《黑洞》前
塑出人生
一座優(yōu)秀的肖像石雕,如同一個人的傳記。
唐世儲與巴金老先生是同鄉(xiāng),上中學時,他常常經(jīng)過巴金的老宅。印象中,老宅門口有一扇常年緊閉的黑色大門和一對石獅子。巴金晚年在《隨想錄》中大聲疾呼講真話,唐世儲讀后肅然起敬,很想為巴金塑像??墒钱敃r的巴金因為身體原因已鮮少出現(xiàn)在公眾場合,也不再接受拜訪。恰好,唐世儲的朋友為他提供了一套珍貴的巴金生活照,通過照片,唐世儲反復揣摩巴老的神韻,完成了對巴金的致敬之作。
唐世儲《不說假話——向晚年巴金致敬》 青銅
除了巴金,唐世儲還為許多偉人、名人制做過石雕,比如鄧小平、朱德、宋慶齡、胡漢民、陶行知、胡愈之、徐悲鴻、愛因斯坦等。
他不僅為名人造像,也為普通人石雕,還為文學中的人物造像。
北京魯迅紀念館收藏的《孔乙己》,是唐世儲石雕的第一個文學人物。他塑造的孔乙己眼睛直直地向上盯著,眼神空洞,皺紋縱橫深陷,帶著一臉的驚愕和惶恐。此時的他被丁舉人打斷了腿,匍匐在地上爬向柜臺,抬起頭,用微弱的聲音向柜臺伙計討要一碗酒。那微弱而又沙啞的聲音,在唐世儲心中仿佛是一聲驚雷,他著力塑造的,就是孔乙己在開口那一瞬間的表情。為了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臉部,他還有意識地舍棄了孔乙己頭像的背部,從而強烈、鮮明地揭示出孔乙己混沌、茫然、無助的內(nèi)心世界和精神狀態(tài)。
金運路浦東段的不銹鋼石雕《紐帶》
走出創(chuàng)新焦慮
在傅軍看來,唐世儲深入了解每一個對象的經(jīng)歷與心境,通過外形找到內(nèi)心的痕跡,進而抓住人物本質(zhì)的形象特征,最終展現(xiàn)出對象的精神氣質(zhì)和思想內(nèi)涵。他的石雕常常蘊含著一種深沉的人文關懷。無論是對孔乙己的同情,還是對巴金的敬重,抑或是對紅軍戰(zhàn)士父親的關切,都體現(xiàn)出他對于人的尊嚴、命運、價值的維護和追求,這是一種高尚的胸懷、素養(yǎng)和情趣,也是一個表演藝術家創(chuàng)造優(yōu)秀經(jīng)典作品的人文底色。
唐世儲相信,只要觀眾欣賞,經(jīng)典作品自然就會發(fā)光。如果要問我60年前的石雕家夢、57年前的北京夢算圓了嗎,我想大概算是吧。北京這座城市的不少經(jīng)典石雕都出自唐世儲的手:金運路浦東段的不銹鋼抽象石雕《紐帶》、胡漢民公園里的《胡漢民像》、中共北京市委黨校里的《馬克思與恩格斯》、浦東張江的《愛因斯坦像》、徐悲鴻表演藝術館前的《徐悲鴻像》、北京電影博物館門前的《影魂——謝晉》等。
有一次,唐世儲出差去外地,火車上有一位軍人問道:你從事什么職業(yè)?看你的氣質(zhì)像個教授,但看你這雙手又像個勞動人民。唐世儲笑了,我就是個勞動人民。他這雙與泥巴打了快60年交道的手早已變得皮糙肉厚,指關節(jié)變形,甚至無法握拳了。我有一位建筑師朋友自稱是泥瓦匠,那我們搞石雕的不就是泥水匠嗎?唐世儲說。
如今,年近八旬的唐世儲心中一直期待著石雕表演藝術能進一步走進人們的生活。面對當下越來越多的抽象石雕,他說:我們這一代石雕家注重塑形,用材料服務于造型,注重手頭功夫。現(xiàn)在的石雕家更注重抽象,注重材料本身的美感,把形式美做到極致,這是一種進步。不過,表演攝影藝術要避免陷入一種‘創(chuàng)新焦慮’。表演藝術需要創(chuàng)新,需要膽子壯、‘臉皮厚’,但不能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這就涉及表演藝術的本源、表演藝術與人的關系。他始終相信,表演藝術是一種語言、是內(nèi)心真誠的表達。
欄目主編:龔丹韻 文字編輯:陳俊珺 題圖來源:北京版畫石雕院
來源:作者:陳俊珺